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阿毗昙心论

阿毗昙心论全文(第一卷)

编辑:僧伽提婆 译   时间:2019-06-25 17:41:13

金刚经金刚经全文金刚经译文

阿毗昙心论全文(第一卷)


谓识阴即是意入。亦界中七种分别。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及意

余则有三阴无教三无为

谓是说法入亦复是法界

余则有三阴者。痛阴想阴行阴。无教三无为者。虚空。数缘灭。亦非数缘灭。此总说法入亦复是法界。如是此法说阴界入。但阴一向有为界。及入有为无为。已说阴界入。一一相今当说

界中一可见十则说有对

无记谓八种余则善不善

界中一可见者。色界此可视在此在彼是故可见。当知十七不可见。十则说有对者。十界有对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细滑。是各各相对各各相障碍。处所若有一则无二是故有对。当知八无对。无记谓八种者。眼耳鼻香舌味身细滑。此非乐报可记。亦非苦报可记故曰无记。余则善不善者。色声意法及六识。善身动是善色。不善身动是不善色。余色无记。如是声口动净心七识界。善不善烦恼相应是不善余无记。法界识心相应彼如心说。若不相应如杂品说

有漏有十五余二三三有

欲有中有四十一在二有

有漏有十五者。五内界五外界五识界漏止住故。余二者。意界意识界法界。此或有漏或无漏。若漏止住是有漏。异则无漏。三三有者。意法识界是三有中可得。欲有色有无色有。欲有中有四者。香味鼻识舌识是一向欲有。中摄非色无色有。离欲揣食故一切香味是性揣食。十一在二有者。欲有色有十一界内五色声细滑及是境界识。此非无色中以离色故

有觉有观五三行三余无

有缘当知七法入少所入

有觉有观五者。五识界与觉观俱粗故觉观相应。三行三者。意法识界此三行。若欲界及初禅是有觉有观。若中间禅是无觉少观。是上无觉无观。余无者。谓余界非觉。俱亦非观。俱不相应故。有缘当知七者。七界有缘有此缘故故曰有缘。如人有子谓之有子彼亦如是。眼识缘色耳识缘声鼻识缘香舌识缘味身识缘细滑意识缘诸法。法入少所入者。若心心数法。是有缘余则无缘

九不受余二为无为共一

一向是有为当知十七界

九不受者。受名谓若色根数。亦不离根是心心数法。所行于中止住故。异则不受。于中九界不受。声心法界非于中心心数法止住。余二者。五内界若现在是受。于中心心数法止住。过去未来不受。非彼心心数法止住。色香味细滑若不离根及现在是受。如心心数法根中止住。彼中亦尔。不离根故余则不受。为无为共一者。一法界有为及无为。于中三种有常故不可有为。余法界无常故有为。有为无为合施设故。是以为无为共一。一向是有为当知十七界者。十七界无常故一切有为。是故一向有为。问如是分别法相已。云何摄法为自性为他性。答自性。问何故。答

诸法离他性各自住己性

故说一切法自性定所摄

诸法离他性者。谓眼离耳。如是一切法不应说若离者。是摄以故非他性所摄。各自住己性者。眼自住眼性。如是一切法应当说。若住者是摄。故说一切法自性之所摄。已施设自性所摄。于中可见法一界一阴一入所摄。如是一切法。复次此义契经品当广说

行品第二

已说诸法自相。如法生今当说。问若诸法自性所摄者。亦当以自力故生。答

至竟无能生用离等侣故

一切法不能自生。所以者何。诸行性劣无势力故。如羸病人不能自力起。问若不自力起。当云何起。答

一切众缘力诸法乃得生

如羸病人由他扶起。彼亦如是。如心由伴生。今当说

若心有所起是心必有俱

心数法等聚及不相应行

首页12尾页

本文链接:阿毗昙心论全文(第一卷)

上一篇:第十卷 杂阿含经

下一篇:第十七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

友情链接:

经藏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