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第二十课弘法利生「弘法是家务,利生为事业」,僧信的责任与使命是弘法利生,历代的高僧大德,有的度众是以讲说,有的济世是以慈悲,有的弘法是以用梵音,有的示范是以苦行,所谓方...
-
第二十一课 佛教徒应读专书现代佛教出版事业蓬勃发展,带动学佛风潮,佛教徒如何从浩瀚庞大的佛书中,有系统、有组织、有条理地了解佛法的全貌?今推荐有心研究佛学者一系列应读专...
-
第二十一课 佛教与公益事业所谓公益事业,顾名思义就是谋求公众利益的事业。佛教讲因缘,认为所有众生都是相依的因缘和合体,并以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和「同体共生」的理念作为...
-
第二十二课 佛教与心理谘商「心理谘商」是现代西方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。心理专业谘商人员透过心理导引方法,使当事人潜意识中烦恼痛苦的症结逐一显现,再给予适当的「转化」,由此...
-
第十九 课佛光人情味佛光教团提倡人间佛教,致力宣扬佛法与生活的融和,身为佛光人,应该互相融和尊重、团结包容、互赞互助、乐观进取,共同创造安和乐利的人间净土。今日的佛光教...
-
第二十课 佛光山大事记(下)◆一九八九年佛光廿三年 ·一月 国际禅学会议在本山开幕,来自中美韩日港义等国,计有五十位东西方学者发表论文,由美国蓝卡斯特、马克雷,意...
-
第十八课 佛光人间事星云自披剃以来,不曾稍或停止实践人间佛教的事业,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。近五十年间,在弘法过程中不乏有许多动人的故事,每一件事都代表著我的人间佛教性格,...
-
第十二课 法事介绍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。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,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,如忏摩;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,如布萨;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,如陞座说法;也有于...
-
第十一课 丛林漫谈自古以来,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,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、四大丛林、四大禅林,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。在这些丛林道场中,不但年龄有老少、学历有...
-
第六课 宗教法令宗教与政治自古以来即有其不可分离,相助相成的关连性,因为宗教没有离开国家,须受国家的法令限制,例如建筑有建筑法规、集会有集会游行法等限制,缴税有缴税条件...
-
第九课 各种称谓「称谓」是一种礼仪,也是身分的代表;在佛门里,称谓常代表著职务,也是修持的衡量,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,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。 一般人以...
-
第十三课 婚丧喜庆寺院是传承佛法慧命的所在,是四众所共有,因此,寺院必须兼顾僧众与信众教化的工作。 过去佛教徒总以为在丧葬的时候,才需要请法师诵经超度。其实佛教与人生...
-
第五课 寺院清规传统丛林道场重视制度,不但个人有戒牒,僧团也有清规。...
-
第八课 衣单僧物古代丛林,僧众出外云游参访,必须具备衣单和戒牒才能到寺院挂单。因此,《敕修百丈清规》云:「将入丛林,先办道具。」道具即衣单僧物,是资生办道之具,包括三衣...
-
第十课 学佛行仪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,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,才能完成人格,成就道业。因此,举凡行、立、坐、卧,一切举止动作都要威仪具足,所谓「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