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原文网
金刚经原文网
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
主页/ 布衣百姓/ 文章正文

什么是佛的“三身”?

导读:什么是佛的“三身”?大乘佛教认为:“身”有“体”之意,有“聚积”之意。所谓聚积,是指由聚积功德和觉悟而成就的佛体。于是发展为佛有二身、三身、四身、五身以及六身等说,其中以佛具三身为最基本的说法。 ...
什么是佛的“三身”?

大乘佛教认为:“身”有“体”之意,有“聚积”之意。所谓聚积,是指由聚积功德和觉悟而成就的佛体。于是发展为佛有二身、三身、四身、五身以及六身等说,其中以佛具三身为最基本的说法。

“三身”也称“三佛”,指三种佛身,即释迦牟尼的三种形象。按《大乘义章》的说法,佛有“法身”、“报身”、“应身”。

第一,法身:又作法性身、自性身。指佛陀证悟的法性。佛以法性为体,故名法身。佛经上说:“断一分无明,证一分法身”。指的是佛陀自证的境界,是涅槃三德之一。阿罗汉和菩萨虽然也能证得法身,但是不够圆满。

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。佛陀说:“见缘起即见法,见法即见佛。”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,即能见到佛陀的真身。

《华严经》也说:“法性本空寂,无取也无见,性空即佛境,不可得思量。”法身是离语言、文字、思量的境界;法身无为无作、无形无相、无去无来、无始无终。法身如同虚空,横遍十方,充塞法界。在觉悟的圣者眼中,宇宙万象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,法界全体无处不是诸法的自性。

第二、报身;也称为受用身、第二身等。报身是佛陀从久远以来,以法身为因,修习六度万行,积集无量福德智慧所获得的佛果色身。佛陀的圆满报身具足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这是经过九十一大劫修行后才形成的。根据《百福庄严经》说,每修一百劫,始得庄严一相,故经云:三祇修福慧,百劫修相好。”说的就是报身佛的庄严相貌。

第三、应身:又称为应化身、应化法身。佛陀为救度苦难众生,应众生根机,以大悲愿心,随处随类权巧化现的种种身相。比如,观世音菩萨为了救度众生,变化现三十三身,时而显现佛身,时而显现凡夫身,时而显现龙天护法身。

“身”有聚集之意,即聚集“法”而成“身”,所以“法身”是理法的聚集,“报身”是智法的聚集,“应身”是功德法的聚集。《华严经随疏演义钞》将法身、报身、应身三者关系喻为虚空、日光、日影。法身为其体性,常驻不坏,遍满虚空,譬如虚空,无有障碍;报身的智慧由法身的体性而生,能照明一切烦恼痴闇,,故以日光为喻;应身具有变化作用,应机而生,如同日影,不择高下,随处映现。

综合上述所说,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,具足一切功德智慧,永离众患,万德庄严。佛陀虽然自证圆满法性,然而法身无相,不能为众生所见,因此,佛陀为了慈悲化益众生,示现报身与应身。佛陀圣身虽然分有法身、报身、应身,可是三身是统一不能分割的。因为报身、应身是从法身理体所现起,离了法身,也就没有报身和应身;法身,才是佛陀的真身

“三生佛”经常在一起供奉,三身佛的中尊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,左尊是报身佛卢舍那佛;右尊是应身佛释迦摩尼佛。

三身佛中,毗卢遮那佛常戴冠,卢舍那佛和释迦摩尼佛为顶髻。手势上,毗卢遮那佛双手相合,各指变曲不等,但左右对称;卢舍那佛双手外滩。

毗卢遮那佛华严宗的主尊佛,与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称为“华严三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