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金刚经解释
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

编辑:苏国阳   时间:2019-05-04 18:16:59

金刚经金刚经全文金刚经译文

那由他西方数名言其多也。

究竟无我分第十七

尔时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善男子善女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云何应住。云何降服其心。佛告须菩提。善男子善女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当生如是心。我应灭度一切众生。灭度一切众生已。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。即非菩萨。所以者何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于然灯佛所。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说义。佛于然灯佛所。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佛言。如是如是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若有法。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。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。汝于来世。当得作佛。号释迦牟尼。以实无有法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。作是言。汝于来世。当得作佛。号释迦牟尼。何以故。如来者。即诸法如义。若有人言。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于是中无实无虚。是故如来说一切法。皆是佛法。须菩提。所言一切法者。即非一切法。是故名一切法。须菩提。譬如人身长大。须菩提言。世尊。如来说人身长大。即为非大身。是名大身。须菩提。菩萨亦如是。若作是言。我当灭度无量众生。即不名菩萨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名为菩萨。是故佛说一切法。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。须菩提。若菩萨作是言。我当庄严佛土。是不名菩萨。何以故。如来说庄严佛土者。即非庄严。是名庄严。须菩提。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。如来说名真是菩萨。

第十七段直穷究竟,总归无我。

空生前问为初发心菩萨求住降,此问为已发心菩萨求住降。初发心者著于相,已发心者著于法,终未得究竟之义。世尊答以实无有法发菩萨之心,法尚无有,何有住降之法。但以灭度众生,而不著灭度之相,即此是住心,即此是降伏,不必更求也。又是破情显智,破除四相粗执,显出般若真智。此是忘智显理,剔净四相细执,显明真如妙理,由贤而入圣也。

佛告须菩提,善行男女,发菩提心者,当生如是心,我应灭度一切众生,度生本菩萨分内事,但灭一切众生已,至所愿圆满之后,而无有一众生为我度者。何以故,须菩提,若菩萨存有我能灭众生之心,即为著相,有四相,即非菩萨矣。所以者何,真性中实无发菩提心之法,但得度愿满,而能度所度两忘,方是发菩提心者。

佛恐须菩提疑既无法发菩提心,如何可得菩提法,因此佛以己身无得以证之。凡物初无而今有曰得,故反言问之。须菩提,于意云何,如来于然灯佛所,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心不,须菩提言,不也。世尊,如我解佛所说义,佛于莲花城中,然灯佛授记之时,心领神会,无有法可得,并无有得见,岂别有菩提法可执,而云有得哉。佛言,诚如是言,我尔时所修诸行,实无有得菩提之法,盖菩提心中自具,不待外求,若谓有法可得,则心外有法矣,如何授记。如有法可授,则然灯佛应不与我授记,当下即传以成佛之法矣,何必悬记来世,方得作佛耶?

释迦,华言能仁,是心量无边,宏含一切。牟尼,华言寂默,是心体本寂,动静不干,即此佛号,意义可思也。授记者,非授成佛之法,乃预定来世成佛之名号,谓能了悟,将来必然成佛也。

须菩提,汝知如来之命意乎?如来者,本性湛然,不染不著,如其本来,故名如来。倘人不知此旨,而谬谓如来别有法得菩提。须菩提,要知真如自具即是菩提,别无有法可得菩提。

须菩提,如来所得菩提,于中无实无虚,菩提无色相,故无实;色相净处,即是菩提,故无虚。无实无虚,恰是真空妙境。是故如来说一切法,皆是佛法,种种法中,能自悟真如皆是佛法。

须菩提,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法不可泥于有,所言一切法者,非实有此一切法,但假名为一切法耳,是故名一切法。

佛又说:譬如人身长大。须菩提常闻佛说此语,并已明了其义,所以急白世尊而答曰:如来说人身长大,则非真实大身,是虚名为大身。色身有相,为非大身,法身无相,广大无边,是名大身。清净法体,量等虚空,方是大身,今所说大身,有生灭,便有限何足为大,不过是名大身而已。

须菩提,菩萨亦如是,真如清净,方名为菩萨,若作是言,我当灭度无量众生,则不名菩萨。度生本菩萨分内事,若云我当是居然自命为菩萨,即此便有我相非菩萨矣。何以故,须菩提,实无有法名为菩萨。是故佛说一切法,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。真性空空洞洞,不惟无众生,并无所谓菩萨,只此清浮者名菩萨,实无别法名菩萨。性中本无四相,则并无菩萨可知也。

须菩提,若菩萨作是言,我当庄严佛土,是不名菩萨。何以故,七宝庄严,不过外饰耳,非真庄严,是名为庄严而已,有意度生庄严,皆不名菩萨,若直下大悟,四通八达,人空法空,廓然无我,我身既无,何有度生庄严之心,如此,真是菩萨。

一体同观分第十八
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。如是世尊。如来有肉眼。须菩提于意云何。如来有天眼不。如是世尊。如来有天眼。须菩提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慧眼不。如是世尊。如来有慧眼。须菩提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法眼不。如是世尊。如来有法眼。须菩提于意云何。如来有佛眼不。如是世尊。如来有佛眼。须菩提于意云何。如恒河中所有沙。佛说是沙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说是沙。须菩提于意云何。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。如是沙等恒河。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。如是。宁为多不。甚多。世尊。佛告须菩提。尔所国土中。所有众生。若干种心。如来悉知。何以故。如来说诸心。皆为非心。是名为心。所以者何。须菩提。过去心不可得。现在心不可得。未来心不可得。

第十八段指明众生一体,同入观照,万法归一,更无异样。

前段言不见人与我,亦不见诸法,则如来何需五眼?此段佛破此疑。五眼总是性中明觉,佛呼须菩提说:你的意思以为如何,佛有肉眼没有?须菩提回答说:如来有肉眼,见一切色,内外空寂。佛又问如来有天眼没有?须菩提回答说:如来有天眼,见自真性,是法平等。佛又问如来有慧眼没有?须菩提回答说:如来有慧眼,能见自性中之般若。佛又问如来有法眼没有?须菩提回答说:如来有法眼,见相无相,见法无法。佛又问如来有佛眼没有?须菩提回答说如来有佛眼,能见前际无烦恼可断,中际无自性可守,后际无佛可求。佛先举五眼不同之功能。后言世界之大,众生之多,以见佛之微妙。

佛说譬如恒河中的许多细沙,这沙的数量多不?须菩提回答说:这沙的数量很多。佛又说如果以恒河沙数,每一粒沙,均作一恒河算,则同其细沙那样多的恒河,实无法计算,而佛世界又如细沙之恒河那样多,可见佛世界之广大矣。何况众生之种种心呢?所以佛告须菩提说:凡尔世界每个国土中,所有众生,他们不同的各种心如来悉皆知道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因为此心,概生于妄,也可以说真性中生此妄想心,佛视此等妄心,都无实相,同一幻性,故佛悉能知之。实以人之内心本来虚静,一切妄念,由于喜怒哀乐爱恶悲恐中生,颠倒妄想,种种不一。如来说,这些妄念,都是后来所生,非本来常住之真心,如果能判别出妄念为非心,而菩萨本心始现,这才可名之为心也。

佛说为什么要如此呢?须菩提你应知道,妄心虽有多种,不外过去现在与将来,此三种不同时间的心,皆从缘生,原本无有,所以要三心俱空,方能湛然清净,过去无留滞心,现在无执著心,未来无攀缘心,过去已灭,未来未起,现在不住,三世推求,了不可得。

佛俱五神通:又曰五通,五种变。不思议为神,自在为通,不思议自在之用有五种:一天眼通,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,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,或近或远,或粗或细,无一不照者。二天耳通,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,能闻一切声者。三他心通,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。四宿命通,得知自心之宿世事者;五如意通又曰神境通,神足通,飞行自在,石壁无碍。又得行化石为金,变火为水等之奇变者。见智度论五。

法界通化分第十九
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。以用布施。是人以是因缘。得福多不。如是世尊。此人以是因缘。得福甚多。须菩提。若福德有实。如来不说得福德多。以福德无故。如来说得福德多。

第十九段谈慧充法界,通化无边。

前言心不可得,或疑福不可修,故以无福之福,其福甚大破之。此是第六次言布施因缘,福由外种,不如福慧双修,福自性生也。心有住著,则为非心。而布施因缘,岂可心著福果哉,惟福性本空,而福从慧出,福无量耳。佛欲示无为福德,先言有漏因缘。有因斯有缘,即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之意。

佛告须菩提,你的意思如何?若有人以三千大千的广大土地,用七宝满置其中,就用这些珍贵而又多的宝物去布施,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多否?须菩提回答说:此人以是因缘,得福甚多。佛说:此乃人天小果,为有漏之福,以有相之福德为实,则心著福果,何足为多。惟以智慧为本,行无住相布施,则无求福之心,而福无遗漏,方为多耳。

离色离相分第二十
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。不也世尊。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。何以故。如来说具足色身。即非具足色身。是名具足色身。须菩提于意云何。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。何以故。如来说诸相具足。即非具足。是名诸相具足。

第二十段言色相皆妄,离妄才可以见真。

前云法身非相,如何现有可见之色身呢?故解说此疑。此段言不可著相,佛恐世人忽其本真,著于色相,因重问住降究竟,而复详言之久。

佛问须菩提,你的意思如何?你可以去见如来的具足色身否?具足者,圆满成就之意。色身者,三十二相也。如来以净行故,具足三十二相。须菩提回答说:不也,欲见法身如来,视自本心,见自本性足矣,岂能见于具足色身?何以故,如来以净行,修成清净妙色身,具足三身,四智,六通,八解脱,若云色身具足,非真具足,是名具足而已,佛有清净妙色身,则现具一切色身三昧便是法身如来,即非具足色身可知。因为不是具足色身,而说是具足色身,这就是证明如来三十二相是假相,不如持经见性为真。不但三十二相是假相,即变化神通,亦非真实之相也。

佛又问须菩提,你的意思如何?佛可以具足诸相见不?诸相,即变化种种之相,不止三十二相也。须菩提说:不也。色身既属虚假,诸相亦非真实。诸相,即色身之别用,色身乃诸相之总体。

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,觉性如虚空,不应当以具足色身见,无身而见一切身,无相而见一切相,是名色身具足。如业心既空寂,湛然清净,岂有色身诸相可见?如来变现之相,法界为体,遍满太虚,隐现无定,不泥迹象,故曰非具足,是名诸相具足。

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

须菩提。汝勿谓如来作是念。我当有所说法。莫作是念。何以故。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。即为谤佛。不能解我所说故。须菩提。说法者。无法可说。是名说法。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颇有众生。于未来世。闻说是法。生信心不。佛言。须菩提。彼非众生。非不众生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众生众生者。如来说非众生。是名众生。

第二十一段言法无可说,所说非法。

佛恐世人因色相俱不可见,如何为人说法呢?本段用以破此疑?佛告须菩提,汝勿谓如来作是念,我当有所说法,莫作是念,如来因机缘相感,随人悟性,为之指点,初未尝有说法之念。何以故,若人不解此意,是疑佛有执法见矣,故为谤佛。须菩提,说法者,无法可说,是名说法。真空妙理,本来无法,不过为众生祛除外妄而说,是名为说法而已。

尔时,慧命须菩提白佛言,世尊,颇有众生,于未来世,闻说是法,生信心不?慧命者,法华经云:慧以德言,命以寿言,即长者之意。空生恐未来众生,闻是无法之法,无说之说,不能信解,故有此问。佛言须菩提,彼非众生,非不众生,众生各具有佛性,故云非众生,现未解脱,故云非不众生。何以故,须菩提,众生众生者,如来说非众生,是名众生。众生之所以为众生者,但未了悟耳。若能了悟,即可立地成佛,超于众生之外,现犹未免为众生耳。所以佛说非众生,是名众生。若能了解众生真意,又何忧众生之不信佛法无说之说耶。

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

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为无所得耶。佛言。如是如是。须菩提。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乃至无有少法可得。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
第二十二段言妙法本空,无法可得。

前言佛于菩提实无所得,空生悟彻此理,因又直言请证之。

须菩提闻佛无法可说之义,恍然解悟而对佛说:世尊佛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,为无所得耶。

此正是悟语非疑语,益有法可得,便为法缚,无法可得,方得解脱。妙性本空,实无有一法可得,既无一法可得,何以有菩提可证呢?我佛是否因为无得可证,无名可名,才谓之为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佛听了以后,深以为须菩提所言正确,所以说:如是如是!因为无上菩提者,本来是清净智慧,非别有法可得,惟不留一法,乃通万法,方为无上菩提。

须菩提,我于无上菩提,无丝毫可得,盖有得即有失,如以得失来说,是为外物,而非自性也。自性菩提人人具足,不能谓之得或不得,若有少法可得,亦是著相,所以佛说:我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,无有少法可得,是名无上菩提。

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

复次。须菩提。是法平等。无有高下。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。修一切善法。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所言善法者。如来说即非善法。是名善法。

第二十三段言以清净心,行诸善法。

其次佛告须菩提,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法即真性也。真性在圣不增,居然不减,故曰平等,佛与众生无有高下,是名无上菩提。以此平等心,修平等法,所谓平等,真法界也。以平等成正觉,法无高下也。佛又说: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,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以真性中本无我人众生寿者,因此四相,由妄缘中现,而真性平等无四相之异。平等是真性之体,修善是真性之用,因真性原是满腔仁慈,而修善乃是表现仁慈。但是修一切善法,要离相而修,始能解脱。离诸相而修善法,即得无上菩提。

佛又呼须菩提而告之曰:所云善法者,乃本性中自然之妙。如来说,即非善法者,因众生本性无恶,何故名之为善,只因用此法开悟众生,乃从权谓为善法耳。上段云无少法可得。此段言修一切善法,盖一恐执著。一恐懈怠也。

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

须菩提。若三千大千世界中。所有诸须弥山王。如是等七宝聚。有人持用布施。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。乃至四句偈等。受持读诵。为他人说。于前福德。百分不及一。百千万亿分。乃至算数譬喻。所不能及。

第二十四段言福德智慧相悬,无物可以比喻。

本文链接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

上一篇:金刚经求财运吗

下一篇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释

友情链接:

经藏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