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原文网
金刚经原文网
慧能大师 莲池大师 达摩祖师 虚云法师 弘一法师
主页/ 正如法师/ 文章正文

财富从付出中来

导读:我们追求的事很多,想得到的东西很多,希望拥有更多,可是,现实生活中,我们真正能用到的并不多。存款百万,吃乃三餐,面包面条;房屋十栋,睡只六尺,心神不安。不管这些,没有办法,欲望促使我们还是希望拥有更多。拥有更多不是罪恶,错误的是不切实际的欲望将拖累了我们。膨胀的欲望绑架了你我,使我们的生命走向沉沦。我们想得到的很多,是多少呢?归纳一下只有五样,这就是我佛如来所说的“财色名食睡&rdqu...

  我们追求的事很多,想得到的东西很多,希望拥有更多,可是,现实生活中,我们真正能用到的并不多。存款百万,吃乃三餐,面包面条;房屋十栋,睡只六尺,心神不安。不管这些,没有办法,欲望促使我们还是希望拥有更多。拥有更多不是罪恶,错误的是不切实际的欲望将拖累了我们。膨胀的欲望绑架了你我,使我们的生命走向沉沦。

  我们想得到的很多,是多少呢?归纳一下只有五样,这就是我佛如来所说的“财色名食睡”五欲。这五大类都是我们非常渴求的欲望。财为五欲之首。这个财,每一位都很喜爱,都想拥有,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它。

  光想财,是不会得到财的。你不能靠抢靠诈,得靠付出劳力和智力。付出的多就得到多财,付出的少就得到少财,多劳多得,一般状况下就是这个模式。也有例外,有人付少得多,也有人付多得少,这都是有原因。付出,诚恳的就叫奉献,在佛教中称布施供养。

  中国人喜欢发财,美国人也喜欢发财,中外大同。男人们喜欢发财,女人们也喜欢发财,男女平等。大人们喜欢发财,就连小孩子们也喜欢发财,大小同心。要财是人之常态。

  要财不是坏事,不要财也许可怕。说实在话,钱也许就是人类生产的动力,至少今天这个社会有这现象。我说这人类发明了这货币,真是绝顶聪明。有了这宝贝,各行各业都有人干了,各行各业都日新月异。用这纸张,让大家忙来忙去,忙得身疲力竭还是说可以勉强。假如,有一天,哪个国家没有了这东西,这个国家一定麻烦大了。

  人们常说,万事非钱不可。这反映了金钱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。你看肚子饿了,需要面包,没钱可买不了面包。朋友六十大寿,这请柬来了,得给点礼物祝贺祝贺,又是要用钱。无钱半步难行,出门要开车得要买车买汽油。如果有人不要这货币,这人也许有问题,值得注意,当然,圣人不在此列,已在五行之外。

  佛家并不视金钱为罪恶,也不反对人们赚钱,正常追求金钱也不能叫做贪。我经常鼓励信众要去上班找钱,但必须合法赚钱,就是要通过“正业”来合法赚钱。佛经中也常有描写,在家菩萨们拥有无数财富,天天数那个金银财宝,那个真是喜悦,让许多人羡慕。有人坚信钱财是宝,从事跟钱有关的事业,从财富中悟道成佛,佛号就直接叫“财功德佛”。

  佛教是积极的。我们从勇敢广行布施的“勇施佛”、努力追求进步的“精进军佛”、不断追求创新的“广庄严王佛”等如来的成佛修行过程,以及僧人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奉献等事例中,都证明了这一点。佛教对善法是积极的,对恶法是消极的,对消除恶法是积极的。有人看到佛教对恶法行为采取消极态度,看到僧人放弃物质享受过苦行生活,看到僧人很看淡金钱,就以为佛教是消极,是阻碍人类进步,这是完全误解了。误会一场,要人命啊,你说这事作的?勇施佛,告诉我们:付出也需要有足够的勇气。

  想发财不是罪恶,但是,贪而无厌、想要的太过于强烈与执着便是贪,贪是痛苦。财富不是罪恶,但要正确对待,要善于散财施舍利他,不能贪财。金钱如火,善于使用,能照明、煮饭。不善于使用,能起火灾,引火烧身。正确对待金钱非常重要,不能正确对待金钱,刚得到财,人就亡命了。不能正确对待金钱,即使拥有百万,还是哀声叹气,没有开心。还要知道,不是一切事情都可以用金钱解决的。这是话外话题。

  有人出点子,于是纽约的华人佛寺除夕夜就成了求财夜。大家到佛寺求财,正好今夜良辰佛寺要为弥勒菩萨祝圣。祝圣,就是庆祝圣诞。好啊,现在佛寺要为弥勒菩萨祝圣,大家就向弥勒菩萨求财,弥勒菩萨到了美国就成了美国华人的土地公。弥勒菩萨在中国可没有这身份。人类真的会发明创造。

  向弥勒菩萨求财,还真的是找对对象。菩萨背后藏有一个大布袋,大家都看见了。这布袋,又被称作“乾坤袋”。乾坤袋内自然装满金银财宝,种种宝物,应有尽有,而且是取之不尽。你向弥勒菩萨求财,真的求到了,发财了,但你们可能不知道,你求到的这个财原本就是属于你自己的,并不是弥勒菩萨给你的,更不是上天赐给你的。这钱财是你过去生中的存款,现在你要取出来了,就这样而己。假如,你现在不想取,它还是原封不动地存放在那,永远都属于你个人的,经百千万劫都不会丢失,绝对安全保险。

  这样说来,那拜弥勒菩萨是没有作用啰?拜弥勒菩萨还是有作用:1、向弥勒菩萨求财,就等于填写取款单要取钱;2、供养三宝,种下财富之因,这也是自己种的;3、参加法会,亲近三宝,福慧增长,拜弥勒菩萨种植龙华胜会出世解脱因缘,将来必定成佛。

  “我什么时候把钱存在那里呢?”这你是不记得了。在过去生中,你慈悲布施,不像现在这么贪财、小气,种下了这个“财”的因,累积了那么多财富,存在那里。现在,我要求取出来,这就发财了,因果是这样。发财致富的因是什么?佛说,是布施。

  有了钱财,就要用,要消费,不能贪财,要能施舍利他。消费了,可以过生活。再消费,生活品质就提高。帮助他人可以解决贫穷。金钱只有通过正确的消费,才展现出货币的价值。金钱是让你使用,不是存在那里作收藏品,更不是金钱来使用你。现在大多数人是被金钱所用,变为金钱的奴隶“财奴”,这是众生颠倒。必须正确使用金钱,不如法使用是佛教所反对的。最上品的消费,是施舍利他。布施,财富是越布施越多,这是真正一本万利的投资,最安全保险的投资。

  舍财如割身上肉,很痛啊!《药师经》中就有这样说:“见乞者来,其心不喜,设不获己,而行施时,如割身肉,深生痛惜。”舍我钱财,割我身肉。财又如命,舍财这不就是要人命吗?不想舍!不舍,你就不可能有得。大家都晓得“舍得舍得,有舍才有得”这个道理。还要知道,不舍,到时候你的财也会没有了,上天要收回去了,因为给你没有作用。经中提示我等,“吾不舍财,财将舍我。”你不想舍财,到时财必定抛弃你而去,这个例子古今中外很多。我也有一句:“吾不舍财,财将害我。”这种故事也很多。我也讲过,命运的天平必须保持平衡,某方面重了就要减少,比如财富多了就要舍,要减轻重量,紧握着财不舍,其他方面就出问题。要懂得破财挡灾,花钱消灾的道理。

  你看有些人不劳而获,轻轻松松便发财,其实他在过去生中已经付出很多,这付出你没有看见。你没有这个“不劳而获”的因缘,因此,你必须付出才有收获。你学他不劳而获,你将永远没有收获,因为你过去生中没有存款。没有存款就不可能有轻松取款的道理。你不付出,将永远贫穷。

  有人开公司,大家帮他干活,他发财了。靠自己一个人两只手两条腿一天二十四小时干活是很难发大财的。靠大家帮你打工,你就发财了。1人帮你赚1块,10人帮你赚10块,100人帮你赚100块,这样你就发财了。你过去布施,帮助过许多人,你现在开个公司,这些曾经得到你帮助的人就到你的公司工作,为你赚钞票,你便发财致富。有人也开个公司,找10个人来上班,结果人走光光,剩下一个寡人老板,有的连老板也溜走了,逃债去了。这是你过去没种布施因,没有帮助过人,哪有人帮你打工的呢?你过去生中欠过人家钱财,偷过人家东西,拿了人家好处,占了人家便宜,那么你现在就帮人家打工还债。老板工人,从这而来。现在,当了老板刻薄剥削工人,不给工人按时发工钱,将来老板又成了工人,工人又成为老板,善恶报应、因果循环如是。赚到了钱,不想施舍,将来又成为穷人,再让你尝尝穷人的忧恼。《优婆塞戒经》中有这话为证:“若人得财贪惜不施,当知即未来世中贫穷种子。” 得财,贪惜不施,贫穷种子。

  还没有财的同修也可以行布施,别忘了你还有体力、善语、微笑、善念。这些都可以布施。还有《因果经》中就到的:“若有贫穷人,无财可布施,见他修施时,而生随喜心,随喜之福报,与施等无异。”他人布施,你心生欢喜,你的功德与布施者一样。有人看到他人布施,不高兴,生嫉妒,这罪过很大,已种下地狱种子。

  布施,归纳起来有三大类,即是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就是布施钱财物资,传授知识学问,为人壮胆助威等等。我们这里主要讲财布施。财布施的目的是帮助众生解除贫穷困苦。财,在佛教中分为外财与内财。身外之物叫外财,像衣服、金银珠宝、动产、不动产、妻子儿女等都是外财。内财是指我们的身体。身体上可以付出的有:1、用我们的劳力为别人服务。2、用我们的智力为别人服务。3、捐献头目脑髓,为他人活命,这是高难度的布施,非是一般人之所能为。佛经中,经常提到菩萨舍身布施的故事。菩萨施舍内财外财,非常慷慨,绝不吝惜,绝无恐惧,这也是菩萨的品格特质之一。

  佛教中高度重视布施,可以说布施思想贯串整个佛法。在人天乘中有不偷盗而行布施,不悭贪而行布施。在声闻乘中有断贪而行布施,还有“己生恶令灭、未生善令生”的四正勤。在菩萨乘中,更将布施思想行为推向了究竟,那是布施的世界,爱的海洋。

  《法华经?方便品》中说:“观三千大千世界,乃至无有如芥子许,非是菩萨舍身命处。为众生故,然后乃得成菩提道。”清楚记录,明确宣告我们,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,每一个如芥子般小的角落都留下了菩萨布施的事迹。菩萨布施不是为求财,而是“为众生故,然后乃得成菩提道!”菩萨布施的目的是为利众生。利益众生这个目的达到圆满,菩萨也就成佛了。菩萨能否成佛?指标是看利益众生的程度。众生满意,菩萨才能成佛。众生答应,菩萨才能成佛。菩萨成佛能否?直接与众生利益挂钩。是故,菩萨没有不修布施供养的。不修布施供养,就不是菩萨,更成不了佛。财施得福报,法施得智慧,布施中具足福德与智慧。福慧是成佛的两大根本。

  说到布施为利众生,这不得不让我自然想起,旅美华僧的伟大奉献精神,你们大家可能不晓得。中国法师到美国,先帮人诵经打杂,省吃俭用,一点一点积蓄资金,积蓄到一定的资金就租间房子开辟道场,同时又勤俭节约,积蓄许多年,有了一定的资金就向银行代款买栋房子作为永久道场。有的法师是直接买房子创道场,但也是离不开省吃俭用,一点一滴累积创寺资金的。有了道场之后,还是省吃俭用,积蓄资金,还要维修扩建道场,光大佛教弘法利生大业。法师们将所有积蓄通通都奉献给了佛教,庄严国土,利乐众生。你们给法师一些供养就大喊大叫,“我有供养法师!”你们那里晓得?法师将你的财宝一分不少地通通地献给了佛教,造福于社会大众,功德通通回向给你们。你这一喊一叫,破坏力很大,知道吗?你的供养功德不见了。大家到美国是淘金,为了过好生活,我们法师们到美国是建道场弘法利生。大家赚钱是给子孙后代,我们省吃省用,一切都为了佛教。

  财施得财富,付出多回报多,付出少回报少,这是基本原理。但由于各人付出的动机、方式不同,因而产生的福果也有诸多差别。这些都值得了解,简单举例于下:

  (一)布施致富:供养三宝,必得大富。这是福田之最。

  (二)辛劳致富:供养三宝,又让僧人辛苦折腾,来生虽是大富翁,但要经过辛劳才得大富。许多人发心供养三宝,但也要让法师们拆腾一番。那好,那将来你也要经一番劳苦折磨之后,才发家致富。

  (三)轻松致富:供养三宝,不给僧众麻烦,必生天上人间享受自然富裕快乐。你看人们轻轻松松就发财、不劳而获,前生就是种了这个因。

  (四)施多福少:众生不能以恭敬、欢喜、清净心布施,而是以贡高我慢、邪见恶念、图报、为名、为某种利益而布施,则布施多而得福甚少。功德只有芥子般小。亦如一斤黄金换一两木材。

  (五)施少福多:以欢喜、恭敬、清净心、不求回报心而行布施,虽布施少而得福多。如一两木材换一斤黄金。用慈悲心布施,虽只利益到一人,功德有大地那么大。

  (六)先富后贫:有人布施后生后悔,来日生在人间富裕后不久又贫穷了。今日是百万富翁,明日太阳升起就成了穷光汉,这是由于布施后生后悔的原故。

  (七)先贫后富:虽布施很少,但主动乐意,来日投生为人,会发家致富。

  (八)有财无享:金银财宝满箱,锦绣绸缎无数,但身穿破衣,口吃糟糠,还天天起早摸黑劳作,日日愁眉苦脸,不能受用财富,没有半点富贵感觉。这是因为过去世受人劝说而勉强布施所致。

  (九)他富我富:劝人布施,或看到他人布施,心生欢喜赞叹,与布施者同等功德,将来他富有、我也富有。随喜布施,功德这般殊胜,大家要牢记在心。

  (十)富而不施:这些众生,生性悭贪,不喜布施,偶然遇到一善知识而行一次布施,种下殊胜福田,而今富有,但仍吝啬悭贪,贪性不改。悭贪,来生又受贫穷果报。

  布施的对象很多,但不外乎是:供养三宝的敬田、孝养父母报答师长的恩田、救济众生的悲田和修桥补路、社会公益的方便田。标举四大福田,实现五福丰登;更发菩提道心,直上涅槃故乡。

  四大福田都很重要,但以供养三宝的敬田最为殊胜。这方面的故事很多,下面引一则大家都知道的、来自《杂阿含经》中的阿育王宿世“以沙供佛”获大福报的典故。经中卷二十三中记述:有一童子在沙中游戏,见佛从对面走来,心想:我当用上好麦麸供养佛。但身边没有,于是用双手捧着细沙,倒入佛的钵中供佛,并发愿:以此惠施善根功德,令我未来仍然投生此地,为大国王,拥有大财富,虔诚供养诸佛。这个童子在佛陀灭度一百年后成为大富大贵的阿育王。以沙供佛,都能有如此大福报,何况我们平时以真实物品供佛?!

  在《普贤行願品》中,我们有一句非常熟悉的话,就是“诸供养中,法供养最。”所有一切供养,法供养最为殊胜。法是佛母,是我们伟大的奶奶,她能生诸佛。法是智慧能破烦恼,能令众生脱离生死轮回,成就无上佛果。大家都知道的《金刚经》有这样的名句,以无数大千世界装满七宝,用以布施,还不及为人说四句偈的功德大。四句偈,就是法,也指最少量的法,那怕是四句话。法供养,就是供养法。维护佛法,弘法利生,是供养法的最具体的表现。

  佛已入灭,法是教理。佛灭度后,供养三宝的实际意义就是供养僧,僧无疑就是三宝的代表。没有僧,佛教也就不完整了。护法居士供养僧众、维护僧宝形象、护持道场运转、造就弘法僧才是最根本的护法行为。

  《佛说诸德福田经》中谈到:“毁形守志节,割爱无所亲。出家弘圣道,愿度一切人。五德超世务,名曰最福田。供养获永安,其福第一尊。”我们的护法居士一定要切记。“毁形守志节”,“毁形”,大家看我们剃除须发,一年到头就穿这么一个款式的僧衣,一件僧衣穿十余年没换,一辈子都这样穿,不穿时尚服装,这就是毁形。我们一生以青灯古佛为伴,以孤独寂寞为乐,坚守出家志节。出家人远离父母,背井离乡,孑然一人,异地弘法,无亲所靠,再加上有的地方的信徒总给出家人添乱,真是难为出家人了。居士福田未耕,已种无边罪业,为佛子者要警惕。

  不要以为他年纪小小,只要受了比丘戒,就己具足怖魔、乞士、净戒、净明、破恶等五德,魔子魔孙看到他都远远离去,他们是我等居士的第一福田。我们不能轻视他,不能毁谤他,轻视毁谤他即是轻视毁谤如来。我们见到比丘比丘尼应该顶礼供养、称扬赞叹,是做为一名信徒的最基本的准则。

  布施,如果是为了图报、为了名利,或出于无奈、勉强而行布施,则功德非常小。如果功德可用形象来形容的话,则其功德还没有芝麻大。以图报心、名利心而行布施,也不会有快乐的。以不清净心布施必得不清净果报,这是必然。

  以清净心布施,才有可能让布施功德产生最大的果报。佛经中常常描述菩萨付出、奉献、布施的最高境界,即是“三轮体空”。这是布施中的最高境界,是佛教所极力倡导,是大乘菩萨众所修学。

  首先,菩萨勤修布施,从不吝惜,一切都可以布施,包括“象马七珍,国城妻子,奴婢仆从,头目脑髓,身肉手足,不惜躯命”,只要众生有需要。这里要注意的是,如果妻子奴婢仆从不愿意,则不能布施。菩萨也不应将父母布施于人,或将父母作为抵押品。除此之外,一切都可施。《华严经》卷十八中说:“为令众生心满足故,内外悉舍而无所着,是则能净檀波罗蜜。”着是执着,净是清净。檀,是梵语檀那的简略,意即布施。布,是分散到各处的意思。施,是施舍。波罗蜜也是梵语,翻译为“到彼岸”。我们现在处于“此岸”,这是充满黑暗、烦恼、痛苦的地方。彼岸,是指光明、幸福、快乐的地方。佛教认为,我们布施,就可以渡过黑暗、烦恼、痛苦、生死的此岸,来到光明、快乐、幸福、涅槃的彼岸。到达彼岸的方法有六种。布施是六种波罗蜜之一。

  菩萨布施也不分亲疏、敌友、人畜等众。《优婆塞戒经》叮嘱我们,怜悯施与畜生,与供养诸佛正等。我们不敢想象:佛竟然说,布施畜生与供养诸佛一样。不讲不知道,讲出来了,才知晓佛教真是太伟大了。大乘佛教的主人翁是菩萨。菩萨心,就是大悲心。什么是大悲心呢?大悲心,可用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八个字来概括。菩萨拔除众生痛苦如上面所述的没有亲疏、敌友、人畜等之分别。菩萨视一切众生犹如自己,菩萨与众生是同一体,是生命共同体,众生病就是菩萨病,众生苦就是菩萨苦,给与众生快乐就是给菩萨自己快乐,这便是同体大悲。

  其次,菩萨真诚感谢接受者,接受者是布施者的恩人。因为对方肯接受才让菩萨有布施的机会,菩萨也才有成佛的机会。我布施,你接受,你尽可以拿到物品调头就走,你不要说感谢我,要说感谢的是我,我要谢谢你:你接受我的财物。布施你,还要感谢你,这是菩萨布施波罗蜜。《大丈夫论》中提到:“菩萨于乞者生难遭想,所以者何?若无乞者,檀波罗蜜则不满足,无上菩提则不可得。”人家贫穷有需求,向你乞舍,许多人就不高兴,觉得非常讨厌,“怎么今天又要捐款!”菩萨不是这样,而是作“难遭想”,觉得机会难得。菩萨认为,布施功德圆满,无上菩提才能成就。

  再者,就是“三轮体空”布施。付出者对自己本人、受益者、所付出的物品等这三样都能放下,不执着,这叫三轮体空。不执着自己这个付出者、接受者、所施物,是菩萨境界。《金刚经》中“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!”菩萨作到了。布施功德达到无量,那便是“三轮体空”布施。我们还在念念不忘去年某日布施某人100元,念念叨叨整天就记这点事,执着放不下,这就是十足典型的凡夫俗子,注定生生世世贫穷。执着布施供养,是凡夫俗子辈,注定生死轮回。

  佛说布施,是对一切众生说的。一切众生都有能力付出。人人都行布施,都欢喜付出,社会处处都是慈悲喜舍,世界充满爱,这个社会就是净土,极乐世界就在这里。人间佛教的倡导,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佛教有关建立人间净土的思想与实践。佛说布施,是讲述菩萨等大力者的应有作为。这些内容,是菩萨等大力者提升人格、提升生命品质、求无上菩提的必修课目。布施少一份或不够圆满,菩萨都不能成等正觉。这在上面,我们已讲了很多。

\

  大力者,也可以解释为社会上层人士。他们拥有众多资源,他们有能力,所以必须要布施、付出,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。他们有责任缩小社会贫富差距,消除社会贫富对抗,为社会安定作贡献。布施的着重点是强调社会富裕阶层,或所谓的社会大力者应该布施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布施的理论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,布施的实践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带来利益。社会弱势群体,需要关怀与帮助,这是民主社会的共识。社会富裕阶层必须自觉实行布施,这也是保护自身利益,利人即利己。若富人残酷敲诈勒索穷人,不肯施舍散财,必将导致穷人反抗,最终富人也因贪婪财富而导致贫穷,甚至走向生命灭亡。富人不布施,穷人要反抗,社会就动荡,统治被推翻。

  两千多年前,我佛如来就极力倡导布施,更身体力行,不能不让我们崇拜!两千多年来,许许多多的佛教徒,默默的在信受奉行布施,为社会和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  慈善作为社会第三次分配,强调的是爱的传递和社会责任。布施显然已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。慈善,已从道德层面走向责任。

  在动物世界里,在哺育期间,你看这老虎妈妈对老虎女儿百般呵护,充满爱心,付出很多。过了哺育期,老虎女儿成年了,这老虎妈妈跟老虎女儿就成了陌生人,见面要嗜杀,变为仇敌,老虎妈妈再也不为老虎女儿付出,这是老虎的世界。许多动物基本上都是这样。人类进入文明,这思想行为就与动物分道扬镳。付出就是人与动物不同的区别之一。人若没有奉献精神,那便回到了动物世界,与禽兽一样。说某人跟禽兽无异,就是说他失去了人的品质。

 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进步,能够创造今日之辉煌,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奉献付出,无私奉献。人类这种奉献故事,在佛教中,在古今中外比比皆是,不胜举例。古代的,我们今天就不说了。近年来,大家看到凡有天害人祸,世界各地的民众就纷纷捐款捐物,奉献爱心。据美国慈善部门统计,2006年美国慈善捐款总额是2950亿美元,参加捐款的家庭达89%,全国人均捐款为1620美元。2008年,美国全国的慈善捐赠总额达到3076.5亿美元。他有困难,你去资助,这就是布施。

  近年,还发生几件有关布施慈善方面的新闻,轰动全球,震撼你我,大家再听一遍也是欢喜称赞,羡慕不已。新闻提要是:

  2004年福布斯世界首富、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?盖茨于2004年宣布,将在今后几年向梅琳达慈善基金会捐款33.5亿美元。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。捐款33.5亿美元,叫你捐300元,你心痛,足足的心痛三天。300块钱是捐出去了,可功德也没有了。因你心痛,这功德就被痛没了。

  2005年比尔?盖茨在英国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宣布,自己不会从政,数百亿美元巨额财富将捐献给社会,不会作为遗产留给子孙。我们奋斗奋斗,节约节约,辛辛苦苦只为儿孙,全部财产留给儿孙。养的儿子好吃懒作,不干活,是败家子,将你留下的亿万财产败光光,你是留钱财害子孙。贫穷,谦卑,勤劳,致富。富有,享受,怕苦,傲慢,生贫穷。

  2006年6月25日,福布斯2006年世界第二富、美国投资家沃伦?巴菲特宣布,将自己的80%的财产捐给慈善事业。2011年,他的财富位居世界第三,净资产达500亿美元。富人响应慈善,刮起富人慈善捐款旋风。按我们佛教的说法,这都是菩萨行为。

  2008年6月21日盖茨接受英国BBC电视节目Newsnight访问时表示,他计划将自己的580亿美元(约合4530亿元人民币)财产,全数捐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慈善基金会。在2008年之前的两年中,他已经向该慈善基金捐资300亿美元。

  2010年9月5日,“中国首善”陈光标表示:“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,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。”大约有50多亿人民币。2009年一年,陈光标就捐出3.13亿人民币,占公司净利润的77.6%。中国人是很有爱心的民族,在人类慈善领域的表现那也是相当的显著。陈光标先生为我们中国人树立了楷模。

  不需举太多例子,就举这些,从大家的眼睛中,已发现羡慕与惭愧的眼神。虽然,现在你我还不富有,但是,我们一定要懂得向他们学习,知道布施付出的好处,随喜赞叹布施功德,尽心尽力而行布施,终有一天我们都是富翁大行布施。

  有些人和物是不能用于布施,这些也应该要了解,否则,事与法违,布施无益,反而有害。

  (一)根据《入菩萨行论》中说到:“三衣余尽施。”在古代印度的出家人财物只有“三衣”,三件破衣服。除这三衣外,其他一切皆可施。三衣是日常生活最低保障。日常生活最低保障的财物,这个不能布施啰,大家要知道。这个不用提醒,大家那有那么傻,中国人那会这样财物布施光光!许多出家人东西布施光光,就连仅有的护身破衣裳也布施了,所以,佛教中就有这个关照的必要。

  (二)依据《增一阿含经》卷27中说到,“有五惠施,不得其福。何等为五?一者以刀施人,二者以毒施人,三者以野牛施人,四者淫女施人,五者造作神祠。”有伤害众生的人或物,不能布施。这里还要注意的是,比方说,如果毒物对他有益,就可以施舍;如果上好的食物对他无益,就不能施舍。有人切菜需要用刀,可在确认他精神正常的情况下,可以给与菜刀切菜。这要靠智慧灵活布施,与对众生有利为前提。

  (三)如果对方是心术不正,故意挑衅,或是神经错乱之人向菩萨索要身体,或某一部位,菩萨可以不施。菩萨也有说“不”的时候。

  (四)上面讲到,菩萨布施妻子奴婢仆从等,必须要征得他们同意,才能布施。否则,不能布施。菩萨也不能将父母布施于人,或将父母作为抵押品。

  (五)与他人共同拥有的财物,必须征得他人同意,才能布施。不能自作主张布施了。

  (六)《优婆塞戒经?杂品》指出:“若先不能供养父母,恼其妻子奴婢困苦,而布施者,是名恶人,是假名施,不名义施。”没有供养好父母、妻子、员工,而布施者,是名假布施,是名恶人。公司员工的工资福利都没有如法发放照顾,而捐款救济,不是真布施,是假慈善家。

  财布施是指物质方面的付出,法布施是指知识学问方面的传授,无畏布施则侧重于对众生精神方面的关怀与勉励。布施忠告我们,要想收获就要付出,财富是通过施财才得到的。我们现在贫穷,这是我们过去不肯布施、自作自受的结果,切不可怨天尤人。我们从现在开始,努力付出,将来一定成为富翁,成为社会贤达。遵循其因必达其果。付出得福,用福慧庄严、成就的佛果,才是我们佛教徒所追求的。咱们不必嫉妒富翁,也不认为有些人是不劳而获,他们过去生中已付出很多,一切皆有因果。富人也应该有爱心,广行施舍,救济贫穷急难,造福人类,否则,贪吝不舍,将来又沦落为穷人。有许多富民已经坐上“贪”号专列高铁正在开往饿鬼道途中。生一念“布施”,高铁即刻调头返回,从饿鬼又回到了人间。

  人类社会需要大家爱心付出,需要互相关怀,那怕是付出一件小物品、一个微笑、一句勉励语、一念善心,都是对人类社会的布施供养与关爱。工蚁付出,才有蚂蚁王国。蜡烛燃烧,黑暗才有光明。种子消失,才有参天巨树。大家付出,才有绚丽的地球家园。您不付出,您便沉沦!师父不想您沉沦,还是要请您奉献爱心。

  谢谢大家!